​中国四大名石中储量最大的石种(英石)

2021-04-28 21:49

  

中国英德石,因产在广东英山所在地英德县而得名,是园林、盆景、案头清供理想的赏石,也是中国四大名石中储量最大的石种。

1.英德石的历史传承

英德市地处粤北,为广东清远市所辖县级市。五代南汉乾和五年(947)置英州,因英山而得名。南宋庆元二年(1195),因“承恩泽德”升为英德府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改英德县。1994年撤县建英德市,市政府驻英城镇。

英德石的玩赏,宋代多有录述。北宋元祐七年(1092),苏轼任扬州知府。其表弟程德儒自岭南为官期满,到扬州看望苏轼,并赠送一绿一白两枚英石。虽不盈尺,却透漏峭峙,清远幽深,仿佛仙境。东坡有《双石》诗并序:“至扬州,获二石,其一,绿色,冈峦迤逦,有穴达于背。其一,正白可鉴,渍以盆水,置几案间。忽忆在颖州日,梦人请住一官府,榜书曰仇池,觉而诵杜子美诗曰:万古仇池穴,潜通小有天。”“仇池石”是宋代文人赏玩英石的代表,因东坡而成千古名石。

2.英山与英石的现状

从英德市向北14km至望埠镇,为英石的主产地。自望埠镇向东行6km,一座大山横卧眼前,这就是英山。英山主峰高度为海拔561m,山脉呈南北走向,其余脉向北至沙口镇的清溪,向南到连江口镇的浈阳峡,绵亘50km,方圆140km2。顺山路蜿蜒盘旋到山顶,但见山峦雄奇峻峭,漫山全是嶙峋奇特的怪石,俯首可拾。据有关部门探测,英德计有优质英石山80万亩之广,储量在625亿吨以上,这在赏石诸多品种中,也是绝无仅有的。

石农们拣拾山体剥落的小块英石,堆收在山上,然后用箩筐挑回来。采集中型英石,用铁棍撬,用钢锯割,人拉肩扛搬到大路边。开凿大型英石,要动用电钻、风割机、滑轮、吊车、卡车等工具。在山上安营扎寨,逢山开路,遇壑架桥,有些规模化作战的样子。

3.英德石的鉴赏特点

清代蒋超伯《适斋诗话》中说:“英石之妙,在皱、瘦、透,此三字可借以论诗。起伏蜿蜒斯为皱,皱则不衍,昌黎有焉。削肤存液斯为瘦,瘦则不腻,山谷有焉。六通四辟斯为透,透则不木,东坡有焉。支离非皱,寒俭非瘦,鲁莽灭裂非透。吁,难言矣。蒋氏以韩愈、黄庭坚、苏轼的诗风,论及英石的皱、瘦、透,曼妙而贴切。”江南三大名石中的“皱云峰”,高2.6m,狭腰处仅0.4m,色泽黑青,褶皱细密,“形同云立,纹比波摇”,极具瘦、皱之美。

英石为两亿年前,浅海生化沉积形成的石灰岩,硬度为摩氏4~6度。经过长期物理运动作用和化学溶蚀反应,形成丘鲜壑明、锋棱突兀、玲珑剔透、精巧多姿的特点。英石遍身皴皱为突出,布满窝流孔痕,体现山川峭拔孤峙尤为可观,最宜景观观赏。小巧英配以底座置之案头,为古今赏石者的至爱。

“问君何事眉头皱,独立不嫌形影瘦。非玉非金音韵清,不雕不刻胸怀透。甘心埋没苦修身,盛世搜罗谁肯漏。幸得硁硁磨不磷,于今颖脱出诸袖。”清人陈洪范的这首咏《英石》诗,将英德石皱、瘦、声、透、漏的特点演绎得有声有色,确有其独到处。

4.英德石的收藏与价值

宋代杜绾《云林石谱》记载:“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,石产溪中。有数种:一微青色,间有白脉筋络;一微黑,一浅绿。各有峰峦,嵌空穿眼,宛转相通。其质稍润,扣之微有声。又一种白色,四面峰峦耸拔,多棱角,稍莹彻,面面有光,可鉴物,扣之有声。”古人论英石者众,与《云林石谱》所记大体相同。